
黄裕立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青年专业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临床研究组组员。
SCI 期刊《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编委;《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欧洲心脏杂志中文版》青年编委会委员;著名国际 SCI 期刊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Plos one,Journal of Diabetes,Heart,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等审稿人。
主要领域: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综合诊治。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医生在晋升考评时,学术论文的多寡、影响因子的高低及科研基金的级别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权重。诚然,这一机制有许多不公之处,但就临床科学的发展要求而言,医生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高超的临床技巧和足够临床理论知识并不够,还需要将这些经验和体会总结提炼,以经同行审议的科研论文的形式推动乃至改变临床实践。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临床科研,如何把握临床与科研的平衡?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裕立以他的探索和成绩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不但其临床和科研工作成果丰硕,而且他在寻找科研思路和规划个人职业路径的做法也值得很多人借鉴。不久前,丁香园特地对黄裕立教授进行了专访,就上述话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不是只有在大医院才能取得大成果
当前,九成以上的中国医生就职于公立医院。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生的考核主要包含其科研成绩、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在核心或 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国家及省市科研基金以及是否指导硕博士研究生等与医生职称的晋升直接挂钩。在这一指挥棒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怎样克服挑战,将临床科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黄裕立教授的经验之谈颇具参考价值。
黄裕立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相较而言,顺德医院的科研资源与中心城市的顶级医院差距明显,在与丁香园的交流中,他对这一点并未讳言,顺德在十几年前只是一个县级市,而后成为佛山市的一个区,在没有成为南医大直属附属医院之前,顺德医院仅仅只是一家区级医院,但他认为,医院的地理位置和规模大小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并不构成决定性的影响,只要个人有决心有信心,医院也有关心有耐心,不是只有大医院才能诞生重要成果。
在黄裕立看来,一名医生如果希望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首当其冲的是要额外付出更多的精力乃至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更是如此;其次,在慢慢有了自己的工作基础后,应当尽早建立团队,充分利用周边的人力物力和医院的支持;第三,适时引入更为先进的科研工具,譬如在做临床研究时,相较原始的病例表格,使用先进的电子数据录入和提取系统不仅方便易行,而且能够极大提高数据统计的效率;最后,须注重跨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临床与基础携手以取长补短,对于基础类和转化类研究必不可少。
黄教授认为,做好科研工作,除了有强烈的主观愿望外,也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支持。他告诉丁香园,顺德医院虽然地处三线城市,但好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地区经济发达,医院领导对医院品牌及影响力的建设非常重视,因此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亦成为其中的重点,青年医生会得到更多的鼓励,稍微有点冒尖的人才即可得到重视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另外,在良性医院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兄弟科室和同事之间也非常团结,会互通有无,互相提携。这令自己在科研起步阶段获益良多。
以临床问题和患者需求为科研导向
科学研究是复杂的智力探险,若想成功地抵达目的地,不仅要心无旁骛,还需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亦即找到有意义可实现的科研思路。黄裕立对此表示,临床医生选择科研题目,应当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以解决临床问题为主旨,可以说,不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的科研都是在耍流氓。
他告诉丁香园:「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遇到病人的新问题,当我们用目前已有的知识无法回答时,就要去论文数据库中寻找他人的研究结果。当数据库无法解决时,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知识来解决。所以我认为,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然后深刻思考患者及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得到临床研究方向的重要来源。」
心血管是黄裕立的主要兴趣领域。他向丁香园介绍说,目前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高血压的机制探讨、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其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黄裕立课题组发现高血压前期(收缩压 120-139 mmHg、舒张压 80–89 mmHg)对心脏、脑血管事件和肾脏事件均有影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关于这些发现的一系列文章也被 2017 年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引用,并将 130/80 mmHg 以上的患者定义高血压,需要对其密切随访,完善对患者其他危险因素的筛查,并加以综合干预。
对于白大衣高血压现象,黄裕立课题组也有出人意表的发现。旧有观点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良性现象,对身体没有影响无需干预,但他和同事发现,容易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进展为真的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并不是所谓的「良性」。这一发现被 2018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
在冠心病领域,黄裕立的研究工作以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筛查为主。在研究中,他与同事发现了一些与年轻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有关的,以炎性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主的新型疾病标志物。这提示人们需要关注年轻人的吸烟和压力这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健康理念的推广和教育,来改善心血管疾病高发早发的不利趋势。
基于这些发现,近年来,黄裕立陆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影响因子达 300 分以上。包括 BMJ(英国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高达 20.875 分),BMC med(英国医学委员会内科学),Neurology(神经病学),Diabetologia(糖尿病学),Annals of Medicine(医学年鉴),Am Heart J(美国心脏杂志),Am J Kidney Dis(美国肾脏病杂志),Cytotherapy(细胞治疗学)等著名刊物。论文总被引次数超过 1200 次,个人 H 指数为 20。目前共有 5 篇论文被 2017 年美国高血压指南引用,1 篇论文被 2018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
将职业规划与医院和学科发展相结合
除了诸多学术产出外,黄裕立还于 2018 年入选「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并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他表示,获得这些荣誉和学术职务是同行与上级对我及团队的认可与激励。
谈及职业规划,黄裕立认为,推动个人职业发展更上层楼既需要厚积薄发,也需要瞄准正确的方向,对医生来说,与医院共同成长,与学科发展趋势同行或许是最快的途径。
据了解,2017 年顺德医院正式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这为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顺德医院的目标是建设成为跃居广东省前三十强国际化的高水平医院。可以想见,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面临省内诸多名院的激烈竞争。
具体到心内科,黄裕立表示,想要突破重围,应在医教研三个方向做出自己的特色,建立独特的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才能为推动医院及科室发展起到助力作用。
他介绍说,最近数十年来,心血管领域的最大进展是学术界逐渐认识到预防才是扭转疾病所致死亡的根本手段,这也是未来 20 年政产学研资携手努力的方向。而顺德医院心内科已在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随访管理方面初步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加之顺德拥有较完善的医疗体系和乐于接受随访的患者,因此在结合科室原有工作基础之上,很容易构建诊室外血压监测队列,以此将顺德打造成具有高血压管理特色的地区,争取能够像美国福明翰小镇那样,为心血管防控事业做出中国贡献。
回顾自身的经历,黄裕立强调,对于在研究型医院或大学附属医院从业的医生来说,进行临床科研是应有之义。此举对外是与世界医学共同体相互交流的有效方式,对内有助于形成医疗带动科研,科研促进医疗的良性循环,并可带动医教研系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