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贤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院长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上消化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温州市外科分会秘书长,青年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医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课题 2 项,省部级课题 3 项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34 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3 项。他是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代表。
擅长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及腹部疑难杂症处理,尤其是胃癌及肠癌微创手术,连续两年获胃癌手术视频全国总决赛冠军;作为「温州医科大学与瑞典隆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切实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作为省第一批支撑学科「临床营养学」的学科带头人,首次发现巨细胞病毒与胃癌发生相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胃癌患者肌肉减少症的 CT 诊断标准。
2020 年 10 月 31 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正式启动。这一事件对温医大附二院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促进医学高地打造更上一层楼,使得多院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格局显现。这不仅是温医大附二院四十余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事,也是温州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疫情期间仅用 7 天打造温州「火神山」,到如今龙湾院区开诊,「大专科强综合」多院区一体化蓝图铺陈开来,这一年,对温医大附二院而言,是挑战和压力巨大的一年,也是获社会各界关注较多的一年。
近期,围绕医院发展、学科建设等相关问题,丁香园与温医大附二院院长沈贤展开了深入对话和交流。
打造医院「大专科强综合」多院区发展的新格局
温医大附二院始建于 1976 年,前身为「温州医学院白求恩门诊部」。历经 45 年的发展,如今该院已经形成龙湾院区、瓯江口院区、鹿城院区(由学院院区和南浦院区组成)、台州妇女儿童医院(负责管理与运营)、康复院区(与温州市残联合作)等覆盖面广阔的多院区格局。
沈贤院长指出,医院多院区的发展格局是基于专科特色为策略,致力于打造「大专科强综合」的全新布局。温医大附二院的每个院区在承担各区域医疗保障任务的同时,都发展出了自己独具优势的特色专科。
据了解,温医大附二院学院路院区以儿科为主,兼顾老年病人的老年性疾病和一些急救;南浦院区侧重妇产科;瓯江口院区弥补了温州城市东向缺少三甲医院的短板,其专科特色是以骨科和康复科为主,包括疼痛以及骨科相关的急救科室;而今年 10 月底正式营业的龙湾院区则以成人内、外科大专科为主,兼顾妇科、生殖中心和儿童专科。另外,沈贤院长表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这两大类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的诊治,也将是龙湾院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沈贤院长看来,这样的专科化发展模式,是契合现代医院发展的主流的。「『大专科强综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我们不主张进行单纯的规模扩张,再多开几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而是要想办法把大专科提升起来,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沈贤院长还强调,一方面,通过分级诊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就近解决老百姓「看小病」的需求;另一方面,重点攻克疑难病、危重病,做到「大病不出省」,这才是三甲医院真正应该干的事。
构建真正「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服务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是许多医院都在提的口号,但是真正能坚持做到、做好这一点的并不多。而在温医大附二院,我们看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已经贯穿到各种工作中,无论是软硬件的持续提升、学科设置还是服务流程的优化,处处可见。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当属温医大附二院将多学科进行整合,创新性推出的老年疾病诊治中心、胃肠肿瘤诊治中心和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以胃肠肿瘤的诊治为例,沈贤院长表示,温医大附二院胃肠肿瘤疾病中心会安排消化内科医生、胃肠外科医生、化疗科医生、中医科医生、营养科医生,甚至包括心理科医生,共同组建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围绕病人这个肿瘤的诊治,通过多学科讨论来为病人制订一个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沈贤院长还列举了一个门诊的例子,他指出:很多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如果按传统模式,来院就诊检查需要跑多个诊室、多次往返相关检验科室。而在温医大附二院的老年疾病诊治中心,一个联合门诊即可一次性全部看完,免去了到处找医生的麻烦。而且,该中心还集成了验血、B 超、心电图等检查功能,真正让患者「一站式」看病。
从以前的「病人围着医生转」,到现在的「让医生围着病人转」,温医大附二构建的创新诊疗模式不仅让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让多学科诊疗落在实处,让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和预后,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
沈贤院长表示,类似这样的中心将成为附二院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在未来的科室设置中将重点凸显,最终形成覆盖「胚胎到生命末期」的全生命周期医学健康服务网络。最终目标是,「让我的熟人、亲人今后到温医大附二院看病时都不再找我,不再认为通过我才能更便捷地看病,而是任何人只要来到医院、走常规流程即可感受到足够的便利和放心。」
想要「引凤」,先得「筑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科研投入
人才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而想要「引凤」,首先要「筑巢」。沈贤院长指出,「我们要把自身的学科建设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发展平台和前景,这样才能引得进人、留得住人。」
对于「多院区格局可能会分散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并降低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一质疑,沈贤院长表示,「事实上恰恰相反。因为所谓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取决于该学科的实力,关键在优秀人才或名医的集聚,而非空间上的集聚。我们的不同院区一定程度上将作为专科医院去发展,这会促进该医疗领域的人才更加集聚,学科特色和优势也更加凸显。」
据悉,在学科建设方面,温医大附二院坚持以「2+2 带 3」模式为引领,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即:利用儿科、骨科两大传统优势学科,瞄准肿瘤、心脑血管两个重大问题,融合麻醉、康复、妇产三大学科,构建泛儿科学科群、泛骨科学科群、肿瘤相关学科群、心脑血管相关学科群四大学科群,借助传统学科优势,提高医院科研人员的整体学科水平。
另外,在科研方面,温医大附二院也不甘落后,正积极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以医带研,以研促医,搭建各类临床和基础研究平台;广辟渠道,拓宽领域,提高科研课题的立项质量,与全国知名高校及医院合作研究,融合发展、共建共赢;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院企合作,借力引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著名的全球学者库发布了「全国小儿外科专家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百强排名」,温医大附二院儿童外科共有 5 位专家入选百强行列,入选总人数并列全国小儿外科医疗机构第四。沈贤院长指出,为促进医院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温医大附二院计划每年在科研方面投入 1.5 亿元左右,这一数值约占其生产总值的 3%。
沈贤院长认为,虽然医院已经储备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新院区的开诊,以及在进一步高水平发展的要求下,未来对人才的需求肯定会大大增加。因此,未来医院还将更加重视「筑巢」相关工作。据悉,目前温医大附二院已经在筹备启动人才「引育」相关计划,不仅要从外部引进更多优秀人才,还要在本院内部大力培育人才,并建立起符合医院发展需求的人才梯队。
最后,畅想未来发展,沈贤院长对温医大附二院信心满满、充满期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将医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医院和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期待沈贤院长的这一愿望早日实现,也希望温医大附二院所有职工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成长和幸福、实现自身价值。